别把“舌尖浪费”当面子******
“新华视点”记者春节前后在上海、山西、广东等多地调查发现,在婚宴、商务宴请、豪华酒店中,“舌尖上的浪费”仍然时有发生。(1月31日新华网)
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近年来,绿色低碳新风扑面,节约粮食、倡导光盘已成为社会共识。但与此同时,舌尖上的消费逆流时有抬头,宴会更是餐桌浪费“重灾区”,各类餐饮浪费现象仍需警惕。当前,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,各地餐饮业加速复苏,尤须强化节约意识,减少餐饮浪费。
餐饮浪费背后多是“面子问题”,换句话说,可称之为“面子”浪费。结婚摆宴讲究“宁多勿少”,春节家宴被搞成“剩宴”,商务宴请讲排场摆阔气,这些浪费行为背后都是“面子”在作怪。在“好面子”的裹挟下,按量点菜、餐中光盘、余食打包这些好习惯被贴上抠门、不爽利等标签,甚至还有少数人拿浪费当标榜,把大吃大喝、铺张攀比视为有身份、消费档次高的象征。凡此种种,都侵蚀着个人文明修养,消解着社会文明风尚。
于个人,杜绝舌尖上的浪费,关键在把好“人情关”。中国人重情义,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必不可少。宴请是情谊的联结,不该成为浪费的温床。我们必须明白,吃饭是肚子的事不是面子的事,剩了多少饭菜不但不能标刻情谊的深度,反会让有节俭意识者感到不适。婚丧嫁娶、朋友聚会、商务活动,适度备餐、点餐,文明、健康用餐,无疑是更好的选择。勤俭节约既是传统美德,也是生活必修课。从现在起,不妨与亲友一道弘扬舌尖新“食”尚,一起“光盘”把文明留下。
于社会,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是道综合题,须合力破解。既要更新观念,大力营造绿色低碳、理性消费的社会风气,让更多人主动养成节俭、适度的餐饮习惯;又要优化经营,向技术要进步、向创新要发展,如企业加强数字化管理,围绕点餐量、剩菜量做好统计分析,集中备料减少损耗、合理调整菜品分量、按需加工提高利用率、探索推广食材资源共享等;还要完善监管,驰而不息纠治餐饮浪费,相关法规执行、监督工作也要细化跟进。
节约精神永不过时。对餐饮浪费说“不”,益当下、利长远,于己于人于社会都大有裨益。多向发力、齐力推进,相信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少,舌尖上的文明之花会越开越盛。 (张冬梅)
数字化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******
两部“互联网发展报告蓝皮书”发布——
数字化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
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孔繁鑫
在过去的一年里,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取得哪些新进展、新成就?又呈现出哪些新趋势?11月9日,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,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》《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》蓝皮书对外发布。
蓝皮书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,由国内外互联网领域高端智库和研究机构参与编撰完成,自2017年起连续6年面向全球发布,已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。
中国数字社会建设更加均衡包容
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》从网络基础设施、数字经济、数字化公共服务、网络文明、网络安全、网络法治及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等7个方面,立体呈现了中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新实践、新成就。
截至2022年6月,中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.4万个,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;光纤宽带加速升级,千兆用户规模达到5591.1万户,全国超过300个城市启动千兆光纤网络建设;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.7万亿元……一系列数据,清晰展现了中国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取得的亮眼成绩。
记者留意到,蓝皮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系统介绍了数字社会建设情况。“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更加均衡包容。近年来,我国大力推动信息惠民、网络扶贫和电信普遍服务,在数字鸿沟治理方面一直走在国际前列。”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李颖新说。
世界进入全面数字化转型发展期
《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》重点立足全球视野,梳理总结世界互联网发展情况,客观反映在国际复杂环境下,各国积极探索、推动发展、应对挑战的新举措、新进展、新成果。
“从总体上看,全球互联网仍然在曲折中前进、在竞争中发展。”李颖新介绍,世界进入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时期,数字技术创新仍是全球战略重点;此外,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、规则不健全、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。
蓝皮书显示,2021年全球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38.1万亿美元,同比名义增长15.6%,占GDP的比重达45%。“数字经济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,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。”李颖新说,疫情之下,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转移到线上,催生了远程医疗、在线教育、在线办公等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;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的特征更加明显,继消费互联网之后,产业互联网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2年11月11日 07版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